几年来,码头镇根据农村工作实际,从健全制度、强化民主、规范运作、深化监督入手,围绕管人、管钱、管事三个关键环节,念好“严、公、监、惩”四字经,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逐渐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念好“严”字经,强化财务管理。一是做到“五统一”。 对村(居)账目实行统一记帐、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公开、统一建档。二是实行联章联签。凡村级重大事项均要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合签章或联合签批,先由村两委主要领导商议,确定初步意见,再提交村两委会议研究决定,然后由村党支部、村委会联章联签。三是实行财务公开。即对村级财务状况,在每月底理财后,即向群众公布理财结果,公开工作在村务公开栏和“世纪之村”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同步公开。
二、念好“公”字经,加强资产管理。一是把好登记关。组织纪委、财政、经管、统计等审计人员15人,分3个小组,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逐一清查核实,做到“五清”即“三资”总量清、资产状况清、使用情况清、经营收益清、管理责任清,实现“家底”透明化。共清查资产合计2547万元,债权558万元,负债584万元;耕地1.9万亩,林地7万亩;清理经济合同85份,确定债权需要核销调整的105笔23万元,资产毁损、报废核销的122项85万元,盘盈固定资产18项525万元。二是把好票决关。处置集体闲置资产,村委会首先广泛征求村民代表、党员和群众意见,形成初步方案后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按会议决议执行。三是把好招标拍卖关。成立了码头镇村级招投标服务中心。村工程建设、集体资产转让、山林权属转让等项目,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讨论、镇村级招投标服务中心审核后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招投标,村民代表全程参与监督。今年来,共开展各类招投标项目5宗,涉及项目金额137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节支12.5万元。
三、念好“监”字经,强化跟踪监督。一是推行听证严监督。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进村级民主听证会议制度、村级事务决策机制、户代表会议制度,对村财进行民主监督。同时,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把维护集体和村民利益情况、规范农村集体“三资”处置情况、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情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情况,作为评议主要内容。今年来,全镇共举行户代表会议53场次,村级听证会78场次,开展村级干部述职述廉25场次,质询村事52个。二是完善制度严管理。推行“村财镇管”制度,制定了《码头镇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意见》、《码头镇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码头镇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制度(试行)》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村主任责任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报账员、代理会计、会计委托代理办公室职责和责任追究办法,促进责任落实,进行有效监管。今年来,共拒不合理开支9次,涉及金额1.8万元,有效遏制了不规范入账的现象。
四、念好“惩”字经,加大查处力度。一是着重查处以权谋私、私分、挪用、侵吞涉农的各项补贴补助的案件,严肃查处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违纪违规案件,2008年,查处了1起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案件,对其进行了开除党籍处分。二是对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包庇、隐瞒,要追究有关村主要领导的责任。几年来,码头镇 “三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源头堵住了收入不入账、乱支乱花、乱批乱卖问题的发生,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