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让执法无懈可击
——南安市工商局开展执法监察规范监管执法
南安市工商局现有3名专职纪检监察员,下属11个工商所、139名基层执法人员,南安市工商局积极整合监察力量,摸索出了一套执法监察新模式。这一创新性的监察模式被作为全省工商系统基层执法监察工作先进典型。
监察人手:不但不缺了,反而更专业了
为了解决执法监察的人手问题,南安市工商局组建了监察督导队,由纪检监察部门监察干部、工商所兼职纪检监察员(由各工商所政治指导员兼任)以及抽调的业务部门骨干组成,负责组织实施执法监察工作。监察督导队的组建,一方面将监察网络有效覆盖至基层各所;另一方面,借助业务部门人员的业务专业优势协助监督,既弥补了纪检监察业务不专的不足,又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难题。
监察重点:“西瓜”不能丢,“芝麻”也要捡
在实际工作中,案件文书格式不够规范、案件管理系统信息超期录入等老问题时有存在;一个工商所10个人、成千上万的经济户口,而监管缺位遭致问责的风险隐患不可小觑…“未病先防、治小病防大患”,市工商局从日常的工作环节抓起,全面排扫监察工作“盲点”。如,将执法办案行为分为立销案、调查取证、处罚裁量及涉案财物管理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逐个细化监察重点,如对调查取证环节重点监察是否存在毁匿证据、大案化小、虚造案件、办人情案或违规变更证据材料等问题。
监察方式:不但要实,而且要活
学校旁一家超市刚开业,兼职纪检监察员老倪与法制员小卢身着制服一同走进了超市。墙上,工商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崭新醒目,老倪不由地点了点头:“你好,我是市工商局的纪检监察员,”说着出示了执法证件。“向您了解一些情况。您在办理这个工商营业执照的时候,工商部门收了您多少费用?有没出具据?”老倪一边认真地倾听超市老板的回答,一边打开随身携带的《行政许可行为监察情况记录表》开始做记录…
这是市工商局11名兼职纪检监察员每月例行的行政许可行为监察工作,每名兼职纪检监察员每月必须监察本单位5件以上行政许可办件、走访或电话回访辖区内监管服务对象或廉政监督员20人次以上。
电子监察也是市工商局开展执法监察的一个创新性手段,即依托现有的工商各类业务平台,对各基层工商所的各项执法监管工作进行监督。如,每季度对“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管理系统”中的案件开展一次质量抽查,主要围绕案件的文书录入是否及时、完整或规范等问题进行检查;每月利用工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平台,及时监督工商所是否存在经济户口过期未巡查、案后未及时扣除信用分等问题。此外,2011年初,市工商局在每辆执法车上均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监察督导队只需查看GPS系统中车辆的现时动向或调阅车辆历史轨迹,足不出户就能轻松监察到一些原本难以“捉摸”的问题:接到消费者申诉举报案件是否及时出动车辆实地调查、日常巡查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公车私用等。
“过去,执法监管中出现的一些老问题屡禁不止,很大一个原因是缺乏现身说法和处理规定,执法人员不够重视。现在,监察督导队在监察中发现问题,形成《电子监察建议书》、《监察提示书》发至工商所,什么时间发现哪个所哪个人员什么问题,清清楚楚、有理有据,一个个都是现实“教材”,教育效果非常明显!”说起执法监察工作的纠偏效果,工商所的吴所长表示十分肯定。
2011年来,南安市工商局监察督导队共发出《电子监察建议书》87份、《监察提示书》45份,及时督促纠正82个巡查监管问题,50个执法办案问题。干部依法办案和依法监管意识有了明显增强,执法监管效率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基层工商执法监察工作也为强化工商执法人员失职渎职风险防控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