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者之言
来源:南安市纪委监察局 发布时间:2017-11-21 17:09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积淀,好的家风家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对此,我有着深深的体会。
  我的父亲生于1956年,历经艰苦的生活,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压垮父亲,反而让他的意志更坚强,从而造就了他爱国爱家、勤劳刻苦、勇于奋斗的品质与性格。父亲的言行尤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路。
  2001年,我满怀激情,踏上了三尺讲台。当我在教育的园圃里耕耘的时候,面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光,我被一股强烈的责任感震撼了;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该如何借助“教书育人”的平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而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因此,我始终秉承父亲的教诲,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精神风貌化作“爱”的坚守,并且期待着不断延伸。
  2005年,正值援宁支教活动火热进行时,在父亲的鼓励下,我毅然踏上的西部支教之旅。我与另外十几名泉州同行带着福建人民对宁夏贫困山区人民的一片深情厚意,跨越万水千山,满怀希望和信心地踏上宁夏那片神奇而又陌生的黄土地,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我被安排到同心县窑山中学,同心县是全国七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窑山中学属于国家级扶贫支教点,学校地处海拔2000多米,与沿海城市繁华喧嚣相比,那里是一片清静的圣地,远离了流光溢彩的霓虹,远离了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学校没有“教学楼”的概念,教室都是平房,两层房顶,一层用茅草,一层用红瓦片,除了土地之外,所有的东西都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捐赠的,整个校园处处散发着爱的芬芳。窑山中学校舍紧张,我与4名支教老师挤在一间小宿舍内,5张简陋的铁床,3张桌子和前任支教老师留下的旧锅灶是我们的重要家当。每个支教点的学校师资都比较缺乏,不少支教老师还得超负荷运转,我一人承担初二和初三两个年段三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每周上19节课。
  比起工作上的难题,难以逾越的还是生活上的各种不适应。首先是恶劣的天气,入春以来,那里沙尘暴屡屡造访,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话,说沙尘暴来袭时:“走路蒙住眼,吃饭捂住碗,对面看不见,衣服不用染”。还有那里昼夜温差极大,当地流传这样的说法“早穿棉袄午穿纱,夜围火炉吃西瓜”。冬天则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气温都在零下20多摄氏度,每天置身于《泌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真实意境,对于习惯南国气候的我来说,感觉像到了“北极”,一不小心便成感冒的忠实伴侣。其次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当地年平均降雨量还不到200毫米,日常饮用的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水”——就是挖一个坑,美其名曰“水窖”,收集那些稀罕得像“大熊猫”一样珍贵的雨水和地上冰雪融化的流水,其脏污程度只能在口渴难耐时,闭着眼睛,壮着胆子喝上一口,然后抱以“大不了一病”的豪言壮语来宽慰自己。最奢侈的莫过洗澡,一周最多一次,周末搭车到三十五公里的县城,花上两块钱到公共澡堂里好好享受一番“蒸气浴”,在洗去多日的尘垢与疲惫的同时,我常常狠狠地想:回到南方,我一天洗上三次澡!不适应的还有饮食。当地以面食为主,且嗜酸、辣、咸,不吃猪肉(因为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刚到时我同当地老师一起到学校食堂里吃了几顿面,因为煮饭的水质极差,一吃下去,肚子就不舒服,不是腹泻,就是肚胀,甚至便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照顾好身体,我们只好买桶装的纯净水煮饭、烧开水。那时我们不仅要备课,还要备菜、备水,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要去县城,除洗澡、洗衣服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备一星期的菜和水,上山时每次都是大包小包的,不由让人想到苦行僧去朝圣的辛苦。这些听起来好像有点离奇,可却都是事实。
  选择并且付出了,我很欣慰,用一年的时间,去做一生难忘的事,我心无悔!而激情依旧会燃烧,燃烧以后的岁月,为亲人,为工作,为生活,为我曾经无悔的选择!
  就这样,我在父亲及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做一个好的家风家教的践行者,我能够响亮地回答父辈,自己没有虚度年华,亦没有碌碌无为。良好的家教家风,需要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作者及工作单位:杨剑锋南安市南光中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