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党龄的老党员戴景水取消七十岁寿宴和金婚宴,省下费用连同亲友贺礼并增至500万元,捐献慈善公益事业。”
“美林社区乡贤黄凯旋简办母亲丧事,将节约下来的30万元资金捐献用于老年公益事业。”
“码头镇诗南村以民俗文化节、水乡音乐节代替民俗活动大吃大喝,村里将省下的200多万元用于公益事业。”
……
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迷信活动、攀比之风等日渐式微,红白喜事简办新办、“不比阔气比公益”蔚然成风,随着近年来移风易俗工作的不断深入,福建省南安市的社风民风、党风政风有了可喜的变化。
南安市通过党员干部带头、乡贤示范、群众自治和文化建设,一步步告别“铺张浪费”“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标本兼治,持之以恒,不断推动全市民风民俗向上向善。坚持把完善村规民约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扎实抓好,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入户宣传等形式,把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各村居(社区)村规民约,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起示范作用,做到“五带头”,即带头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带头革除陈规陋习、带头树立文明风尚、带头落实生态安葬、带头宣传移风易俗,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引导带动群众破传统陋习、树文明新风。
充分发挥文化的滋养和浸润作用,挖掘华侨将军叶飞、华侨革命志士、著名侨领等本土侨乡文化精髓,建设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黄仲咸纪念馆,出版泉籍华侨“红廉”书籍,发挥南安330多万港澳台侨乡亲成功标杆示范作用,引导热心公益事业,传承弘扬爱国爱乡、崇廉尚德、乐善好施等传统文化。结合美丽乡村、和谐村(社区)、“特色文化村”建设,依托村级组织场所、农家书屋、广场戏台等文娱设施,组织基层村(社区)将党规党纪、廉政文化、优良道德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相结合,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
邀请专家学者、民俗文化研究人员挖掘整理农村基层传统优秀家规家训120多条,通过家风家训主题作品征集,组织基层干部群众“晒家风”、“写家风”,征集优秀家规家训100余条、家风故事180篇。融合闽南乡土特色,打造溪美贵峰王氏、官桥漳里蔡氏、梅山芙蓉李氏、罗东埔头黄氏等一批家风家训馆,作为广大党员干部正心修身、廉洁齐家的生动课堂。
南安市还印发《厉行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明确操办婚事、办理丧事等方面纪律要求,并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制定量化措施,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及其子女举办婚礼单方不超过15桌,双方联办不超过25桌,并规定“非亲关系不邀请、不送礼”,给党员干部划红线、亮底线。
“4月27日,官桥镇金庄社区党支部委员、居委会副主任柯蓉芳未厉行勤俭节约,借儿子过生日之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南安市纪委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
市纪委坚持动真碰硬,持续开展常态化督查和“1+X”专项督查,把查处违规“大操大办”等问题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内容,对党员干部违规办理婚丧喜庆事宜发现一例、查处一例、曝光一例,破除婚丧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2017年以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起,其中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2起。
“歪风邪气并非一日之寒,移风易俗同样也需要久久为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退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敢于动真碰硬,强化监督执纪,紧盯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大力正风肃纪,带动优良传统回归、节俭理念养成,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南安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