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四知!
来源:南安市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8-04-09 16:47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假若没有上帝,我就可以为所欲为”。在少了外界的约束下,人往往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以为“人不知”,便“来者不拒”。东窗事发时,还在困惑当初明明四下无人,殊不知,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恢恢天网,疏而不漏。

东汉太守杨震暮夜拒金,律己慎独,在“暮夜无知者”的情况下,仍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守身自好,清白做人,流芳千古,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四知”美德在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杨震的后裔一千多年来便始终以“四知”为堂号,为宗族血缘归属的表记,这个传统直到倡导廉洁自律的今天,渗入到了杨氏每个小家当中。

工作后拿到的第一笔工资,洋洋得意的带着父母出去吃饭,大快朵颐之后,一家人来到了柜台结账,“您好,先生,打完折总共消费235元。”面对着平常节俭惯了的父母,我不禁灵机一动,想起了之前看人结账时的小窍门,便说到:“你好,不用开发票,可以送我们一瓶可乐嘛?”心想,这下他们得该夸我有出息了吧,吃顿饭能打折还能白赚一瓶饮料。然而,就在我沉浸在自我的幻想时,父亲给了我当头一棒,厉声喝道:“我们不要可乐,照开发票。”我不解的说道“爸,不开发票我们可以多送一瓶可乐呀!不用钱的呀!”“多少人就是因为你这种‘不要白不要’的心态而吃了亏的,这是种偷税漏税的行为,不是我们应该干的。”这下,我可急了,“反正又没有人知道,没事的。”没想到父亲非但不领情,还掏出钱包默默地付了钱走了。

在一路思索着老古董的父亲不懂变通、死脑筋下,我们回到了家,二话不说,气冲冲地便准备往楼上走时,父亲便一把叫住了我,指着石门上的楹联说到:“你读的书比我多,你自己看看这是什么。”我小声的嘀咕着“四知传芳”的横批下,左右对联上的“清白传家为上册,四知处事是良图。”疑惑的陷入了思索中。“做什么事别以为没有人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是我们家自古以来自省的标准,刚出来工作,不要就学会投机取巧、心存侥幸,爸爸是个生意人,这些门道比你懂得都早,但是没有贪图眼前的这些绳头小利,得到的却是一份长久的心安。”

父亲是个文化程度不高的生意人,在成长过程中,父亲打破“唯利是图”的商人固有形象,以这件小事的切身教导,不仅让我不再因为小便宜而逾矩,也让“四知”古训时常萦回在我的耳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点滴之间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教养。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四知良训于我不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更让我懂得了秉持这份操守的难能可贵。四知,与他人是坦荡,于己则是心安。父亲以“四知”为标尺时刻自省不自欺,不仅守住了一份心安,也因此而获得了诚信经营的好口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日常的点滴塑就言行品格,影响的却是生活、事业等方方面面。饮水思源,当我们在社会站稳了脚跟,不得不对这方土地下的源头活水感恩、铭记。

杨震在任期间,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请托,他的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有人劝他为子孙布置产业,他却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官的子孙,我用这个留给他们,不是也很丰厚吗?”正是在这样重视家风影响的传承下,我们没有拥有巨额的家产,却成了精神上的“富二代”,任凭物质产业在历史的变更中相继消磨泯灭,而家风的影响却代代相承,常葆活力,余荫后人。家庭需要家风作为魂魄去支撑,去导向,就像每天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个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在家风无形的塑造下,杨氏后人们逐渐习惯如自然地扣对扣子、扣紧扣子,以“清白传家,四知处事”为尺,修身律己,坚守本心。

幸得父辈代际相承,秉承“清白传家,四知处事”的家风,使得我从“不知,不解”,到受它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学会了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即使在独身自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不让自己的防线失守,逐渐将其视作为人处事的圭臬。古人常以“吾日三省吾身”来反思一天的所为,而家风家训则如一面镜子,让我们常思自己是否心存侥幸,是否自欺欺人,是否问心无愧,正是在这源头活水的熏陶浸润下,逐渐激发了我从心存侥幸的“人不知”,到笃定律己的“人不为”。

生活本身就是教育,谁都不是一个孤立成长的个体,而家风则在每个家庭中春风化雨般的熏陶着,就犹如空气一般,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须臾不可缺少。弘扬“清白传家,四知处事”的家风,激发见贤思齐的自觉,坚守正道,何愁社会不能激浊扬清、风清气正呢?弘扬“清白传家,四知处事”的家风,不必担忧隔墙有耳,不畏人知畏己知,自觉摈弃“无人知”的侥幸心理,方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

 

(作者及工作单位:杨志达,南安市仑苍镇仑苍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