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走向未来——我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8-09-26 16:51

历史是忠实而真实的鲜活“教科书”。既得益于前一辈人们的口耳相授,又依赖于历史书本的旁征博引,使我们每个人都得以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未来”有深刻感悟。如今我们认识到:丝绸之路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它让我们看到人类的文明与社会是如何伴随着动荡不安与混乱无序演变而来;丝绸之路的历史断不会因岁月更迭而捉摸不透,其未来更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触不可及;我们不仅要做丝绸之路历史的缅怀者和聆听者,更要做其未来的传播者和缔造者。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此后“丝绸之路”一词一直沿用至今。彼得·弗兰科潘明显是个具有自信和勇气的现代历史学家,《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来让我们感觉到耳目一新、豁然开朗。丝绸之路不仅是单纯的贸易往来之路,而且是多元文明的迁徙之路。这样的丝绸之路,更多呈现的还是信仰交汇、基督传播、变革演化、和睦共鉴、皮毛贸易、奴隶贩卖、铁蹄席卷、重生求索、黄金诱惑、帝国扩张、战争阴影、纳粹侵略和冷战霸权。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各种剧情尽数粉墨登场,令人眼花缭乱,呈现出人类漫长深邃历史“迁徙图”,引导人们跳出丝绸之路简单狭隘认识,让我们对人类历史演变有了更为立体而全面的认识与掌控。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充分考虑到历史学研究“谁在说”和“怎么说”的叙述表达视角。彼得·弗兰科潘不仅希望“通过提出新问题、开拓新领域,鼓励其他有识之士去研究那些被几代人忽视了的族群和地域”,而且也“希望能够启发人们提出有关历史的新问题,使历史真相能够被重新探索和认真观察”。丝绸之路既是贸易往来的关键传输带,也是文明交融的神奇播种机。两千年来,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人可谓形形色色应有尽有,比如帝王、商人、学者、僧侣和奴隶。正是在这样多元要素的交融交汇背景下,丝绸之路更加闪耀出眩目的文明光芒。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都带有趋利避害这一与生俱来的本能属性,我们总是努力寻求最好和最有利的一面,也全力避免最坏和最不利的一面。彼得·弗兰科潘清醒看到:“我们生活在不断变革的21世纪,一个充满了动荡和挑战的时代”。当我们反观今天的人类社会,战争、冲突、瘟疫、矛盾、隔阂、无序和混乱仍然广为弥漫,与之相呼应,人们渴望的和平、包容、健康、理解、和谐、有序和规范却经常缺席,它们已然构成了人类社会对弈的“两极”,这显然与丝绸之路精神极不相吻合。

历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丝绸之路寄托着人类社会对美好人生的热切企盼。丝绸之路所包含的合作精神、交融原则、互惠初衷和互利追求,对于今天依然极具历史启发意义。我们应从《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获得感悟:人类历史脚步行走到了今天,其实真的特别不容易,期间遭遇过无数“歪路”“歧路”“死路”。我们不厌其烦重提丝绸之路、重温丝绸之路精神,是为了让丝绸之路理念凝聚成全人类的共识。大到国家团队,小到民众个体,都应该彼此携起手来,自觉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让人类社会多一些包容理解、幸福美满、和平温馨,共同将丝绸之路精神熔铸于人类未来历史进程之中,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闪耀出现代的温暖之光,迸发出人文之美和未来之福,最终滋润人类社会大家庭、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福建省南安市纪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组 姚添丁 || 责任编辑 陈斯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