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罗东镇埔头黄氏:继紫云绵远家风 传后世忠孝祖训
来源:泉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9-04-09 16:29

“一座古桑园成就一座名刹,一座名刹催生一条街市”,日前,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对1300多年前发生在泉州古城西街的一件善举,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年慷慨舍家宅和桑园建开元寺的长者,就是紫云黄氏始祖黄守恭。献出宅地后,他命五子分赴五地,开基创业。

长子黄经策马扬鞭向北,最后骏马驻蹄在县北芦溪隍山(今南安市罗东镇蔡厝村),他便携妻儿在此落地生根。

后为避战乱,黄经裔孙几经搬迁。元朝中叶,其二十六世孙黄暹,迁回隍山。黄暹带着儿孙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发展成当地世家望族。

埔头黄氏历代以忠孝传家,以诗礼继世,乐善好施,尤重子孙教育,隆教兴学,历代英才辈出。六百多年间,科第联芳,且文武兼备,出了如黄梦松、黄秘等诸多官声清越、爱民如子的清官廉吏;在近当代也涌现出能诗擅画的爱国画家黄紫霞、知名爱国华侨黄奕欢、国际木偶大师黄奕缺等海内外社会贤达。

六百载栉风沐雨

海内外裔孙炽昌

D1

黄氏家庙古建筑群(航拍)(黄清海 摄) 

南安良庵大宗祠管委会主任黄炳春介绍,根据族谱记载,肇基隍山后,黄经带领儿孙披荆棘、铲芦苇,筑渠引水,将数千亩芦苇地变成良田,家势日兴。

黄氏于此地安居乐业近300年,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7-982年),遇仙游盗起,群盗在埔头抢劫烧杀多年,黄经裔孙不得不放弃家园,四散逃生。其中,紫云黄氏第十三世黄春郎一支,避入吕洋(今南安市蓬华镇)的深山中定居。

又逾三百载春秋,至元中叶,黄春郎一脉繁衍至十三世,即紫云黄氏二十六世孙黄暹,始从吕洋复归隍山,肇基埔头。因黄暹号良庵,后世尊为良庵公。

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埔头黄氏瓜瓞绵延,子孙炽昌。如今,除在南安较为集中外,在三明、莆田等地及浙江、江西、广东等省,乃至港、澳、台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皆有其裔孙,已达二十万之众。

作为海内外埔头黄氏后裔精神纽带的埔头良庵大宗祠,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65年)改建为五进两厢的闽南宫殿式祖祠。宗祠内有历代多位名人的墨宝,有四幅清代郑板桥的兰、竹名画石刻,上面不仅画有兰与竹,还题有郑板桥的字;大门横匾上有明朝书法家张瑞图的墨宝“黄氏家庙”真迹,大门对看堵亦有民国时期名士黄炎的书法题字。祠殿内装饰着透雕、浮雕、线雕或圆雕而成的木雕、砖雕、石雕等雕塑,技艺精湛,栩栩如生,题材广泛,包括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戏剧故事等。

为表达尊宗敬祖之意,良庵裔孙相继在大宗祠的右后方兴建起了6座支祠,形成了如今宏伟壮阔的埔头黄氏祖祠群。

耕读传家好传统

兴学重教有口碑

D2

黄氏家庙主殿高大宽敞,富丽堂皇。 

D3

黄氏族谱保存完好 

紫云黄氏从黄守恭开始,便秉承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留予后世的昭穆中,有一句便是“先人贻礼则,奕世种书田,文章昭国瑞,忠孝本家传”。埔头黄氏继承了这一良好传统,翻开埔头黄氏500多年的厚重族谱,在人物的传略中,最常出现的便是“课子读书”四字。

埔头黄氏历代不少人在建房时,都会特地辟出专门的书房,延请名师任教,对教育的重视可见一斑。如七世黄秘就建造了一座书轩,大开门窗,广种花木,在这里课子读书,将书堂取名为“寻乐处轩”。

不仅严教本族子弟读书、知礼明德,埔头黄氏还重教兴学,为一方人文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卓著。黄德清(1747年-1818年),自幼聪颖过人,在其父的严格教督下,涉猎经史子集甚多,24岁中第八名举人,先后任漳浦等县教谕,嘉庆二年调任台湾嘉义县儒学教谕。黄德清在嘉义时,“躬行倡率教学,以明伦为先驯,至家喻户诵,仁让风行。筹兴学宫,崇祀圣庙,娴习祀礼,谋增泮额广增学租,增设书院书记,充实书籍,有口皆碑。”

南安罗东镇多所中小学的校史,都记载着埔头黄氏数代人为办学走过的每一寸艰辛且执着的路程。特别是罗溪荷心小学,这所百年小学更是倾注了黄氏几代人的大量心血。出生于1857年的黄离,虽是科举出身,但他思想进步,首倡办学。1905年科举废止后,黄离即在罗溪村创建罗溪学堂。初创时,不仅校舍、师资、经费均缺乏,还受到乡里封建势力的阻挠。黄离迎难而上,自任校长,不仅聘请乡中饱学之士任教外,还重金聘请外地教师任教体操、图画等课程。除了部分经费来自学生的学费,其余均由黄离负担,黄家经济本不宽裕,办学经费不足时,他不惜卖田典厝。

1911年,黄离去世,学堂辍办。不过,这所新学堂,并没有就此夭折,为承其志,三年后,黄离的儿子黄则初与孙子黄奕复,鼎力复办学校,在原校基础上,创立了荷心小学。荷心小学先后遭遇军阀焚烧、抗战爆发侨汇中断等问题,为坚持办学,黄则初令其子黄起文担任义务校长,并组织动员校友、朋友及孙辈来校义务任教。他本人则组织校董会,主持将祖宗祭祀田收归学校所有,并带头募捐,筹措经费,终于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新校舍。

黄则初的侄子黄逸机,1912年从福建政法专科学校毕业后,先后任宁洋县、德化县法官,后弃职从教。1915年,他继承叔祖黄离的办学遗志,于良庵祖祠创办罗溪小学(后改名罗英小学),并亲任校长。为办学,抗战前,他两次远赴菲律宾募款,第二次历时两年,为了筹款他留在当地任教,赚薪水用于捐款。

1938年,日寇轰炸泉州,泉州民生农校内迁至罗东埔心。黄则初、黄逸机、黄紫霞等十几位黄氏宗亲四处奔走募集款项,修建被日寇焚毁的埔头祖祠,作为农校校舍。民生农校返迁后,埔头黄氏众多宗亲又合力在祠堂内创办了良庵农校(今南安二中前身)。

忠信为民彪史册

孝友嘉行闻乡里

D4

五代同堂牌坊 

忠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两大美德,“忠孝本家传”也是紫云黄氏后裔的传家良训,埔头黄氏亦时刻不忘弘扬先祖遗风,要求子孙在家要在堂前尽孝,出仕要为国家尽忠、为民请命。

诗礼传家的良好家风,造就埔头黄氏鼎盛的人文,历代人才辈出,科第蝉联,且文武兼备,文有明代文进士黄梦松、清代黄体芳,武有清代武进士黄国英等,举人以上更是多不枚举,其中出仕者多有官声清越、爱民如子的清官廉吏。六世孙黄道,在南京知府任上,遇饥荒,捐出四百担谷子赈济灾民;黄道长子黄秘,任苏州府通判时,坚持为民执法,公正无私;清末黄体芳在翰林院侍读大学士任内,频频就内政外交上书,敢言直谏,声震朝野,与张之洞、张佩纶、宝廷一起被称为“四谏”……

黄梦松(1579年-1637年),明天启壬戌(1622年)年登第进士,授户部主事,任政潞河草场漕运。彼时,南来北往的商人苦于沉重的赋税,难以为继,黄梦松苦心调剂,夙弊顿清,后因政绩突出,先后晋升员外郎中、宁国知府等。他始终牢记其父训导:“为百姓造福”,在宁国知府任内,他发现该地赋税更重,立刻着手进行改革,让百姓休养生息,严抓教育,严明刑纪,地方风气为之一清,百姓安居乐业。

埔头黄氏的孝友嘉行亦可圈可点。据记载,黄氏历代多次被赐建孝友牌坊、五代同堂牌坊等旌表牌坊。五世孙黄长进,明永乐年间被册封为右军都督,明成化年间父母去世后,他在坟墓旁搭建墓庵,矢志终身守墓,至孝至诚,感动了许多人,当时有多位名士赋诗称颂。身教胜于言传,黄长进子黄道,父母去世后,也在墓地旁边造庐,守墓三年,朝夕哭奠。因其孝道,正德戊辰年(1508年),被旌表为孝子,敕授五品封职;而黄道长子黄秘,亦对父母非常孝顺,母亲病了,他吃素祈愈,直至三年病愈。

清嘉庆戊辰十三年(1808年),黄择礼被赐建孝友坊,他宅心忠厚,早年丧父,弟弟年幼,母亲生病后,他尽心在堂前奉嗣,汤药亲尝,早晚不敢懈怠,坚持好几年。母亲去世后,他结庐守墓,风雨未阻,“爱弟则田产不私,抚侄如儿”。

乐善好施终不倦

保家卫国竭所能

D5

整座宗祠运用了多种闽南建筑工艺 

黄守恭倜傥尚义、乐善好施的精神,千百年来,早已随血液植入子孙身体中。埔头黄氏历代多有急公尚义、泽披乡里之贤达,在国家民族危亡图存之际,更是走出家门,以各种形式舍家报国。

据族谱记载,黄暹长子黄孚,常以先祖先贤为榜样,团结乡里,助人为乐,以护国保境为己任,彼时倭寇常侵犯乡里,他屡次组织乡亲抗击倭寇,深受乡亲爱戴,后遭倭寇伏击,年仅31岁就牺牲了;黄天奥,太学生,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时家虽不富,义举之事,时所乐为”,后来做生意家业富裕后,但凡修桥造路,恤孤怜贫、不胜枚举,修筑开元寺时,他捐出的钱最多;生于乾隆年间的黄大焕,治家严谨,乐于济世扶贫,怜恤孤寡,修桥铺路、建祠葺庙,终身不倦……

时至近代,埔头黄氏子孙中有加入同盟会的革命者黄焕章,有积极参加各种抗日社团、跟随和支持陈嘉庚组织的各类抗日救国活动的新加坡爱国华侨黄奕欢,有为前线抗日战士捐献寒衣千件的黄正奕……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黄紫霞(1894年—1975年)。黄紫霞是著名画家、教育家、实业家,能诗工书擅画,人称三擅,尤精国画。抗战全面爆发后,战火很快烧到福建,面对日寇的侵略行径,黄紫霞与泉州美术界同仁一起创办、主编《抗敌画报》,并独资出版《抗敌救国漫画》两辑。

1940年,国民党加强对抗日出版物的查封,《抗敌漫画》等杂志被迫停刊,黄紫霞坚信漫画具有唤起国人抗敌的伟大力量,坚持以漫画形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罪行,讴歌中国军民及同盟国军民奋起反击的英雄气概,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无能。是年8月,《一月漫画》出版,黄紫霞题发刊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艺术者拿出艺术……各竭所能,贡献予国家民族,万众一条心,则抗战必胜,建国必成”。除了以画为枪,声援抗战,黄紫霞还钱、智、力并出。据有关资料记载,黄紫霞曾经在1935年及1941年两度举办个人画展,义卖作品并将全部款项尽数捐献给抗战事业。

旅行小贴士

往大峡谷探秘 到广峰寺寻幽

D6

风光优美的广峰寺 

“炉峰起伏对仙台,一濂溪水雁南回;斜日天际浮祥彩,满眼绿畴染红苔;最是吾乡风光好,如今仿佛画图开。”这首诗描绘的是罗东美景。罗东镇位于南安东北部,因地处罗溪东部而得名,属内陆盆地,境内山明水秀,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林茂果盛,粮丰畜旺,自古便有“银罗”美称,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福建省文明乡镇。

罗东旅游资源丰富多元,自然景观有温泉、峡谷、花田等;历史人文底蕴亦十分深厚,是海内外田都大元帅信仰的祖庭,古迹众多,有宋绍兴年间建造的永济宝塔、唐朝“戏神”雷海青之墓、高塘古窑址、黄氏家庙古建筑群等,均已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罗东还有许多清朝的古民居,仅霞山村黄氏就有10余座保存较好的百年闽南古民居。

除了黄氏家庙,罗东还有一座千年古刹值得一去,这就是南安三大佛寺之一的广峰寺。据传,广峰寺曾在清康熙年间遭遇兵祸,寺宇被焚毁,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罗东潭溪村在广峰寺原址建起了广峰茶场,从此人气不减。2005年重建的广峰寺,规模宏大,景色秀丽,已经成为远近游客品茶、休闲的好去处。

看完人文景观,你可以挽上裤脚,到荆坑村寻找一条潜藏在深山的幽长峡谷——罗东大峡谷。峡谷全长5公里左右,步入其间,满眼风光旖旎,青峰、瀑布、清潭、秀石、佳木等交相辉映。石头形态各异,有的高耸,有的平坦如砥,趣味盎然。水量小的时候,细流淙淙,清澈柔美;水量大的时候,如脱缰野马,跳跃巨吼。这里草木葳蕤、幽深清净,趁如今还未为人所熟知,不妨找个周末,到谷中寻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