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些 再简约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9-04-10 16:18

简约,不代表简单。世上的事物一旦挣脱了华而不实的外表、剔除了拖沓冗长的过程,将其最本质的一面展示于世,便可一窥其简约的魅力。

相传欧阳修担任翰林时,曾与同事出游,在街上遇到一匹奔马踏死一条狗。欧阳修提议大家用简洁的话来叙述此事。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人说:“有马逸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说:“如果让你们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他仅用6个字就把事情说明白了:“逸马杀犬于道。”

北伐战争开始时,国民革命军司令部在广州邀请瞿秋白演讲。瞿秋白走上讲台说:“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说罢走下讲台。全场先是愕然、沉寂,继而对这26个字的演讲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内部妥协气氛弥漫。其时,身在新加坡的陈嘉庚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发了一个“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11个字的提案被爱国人士邹韬奋称赞为“几万字的提案所不及分毫,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提案”。

1950年上半年,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只讲了9分钟便宣布散会。原中组部部长陈野苹回忆说:“这是我一生中经历过的最短的一次重要会议,恐怕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一篇6字短文,一篇26字的演讲,一个11字的提案,一次9分钟的会议,是“简约”,更是“不简单”。如此简约,包含深邃的思想、深刻的内涵,它既是好文风、好会风的样板,更是当事人求真务实、做事行简风格的体现。世界上大凡成功之人、卓越之事,无不具有简约的品格、深刻的内涵。它不只是体现于行文、讲话、开会之中,也体现于其他的创意之中。

比如,世界上铅笔年销售量在150亿支,比其他各种笔的总和高出4倍。我们从这一事例中可以得出启示:任何一种发明创造,包括方法、手段、产品等,其操作越简单、使用越轻松、越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掌握,也越容易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很多情况下,事物越简单,越接近其本质。构成生命的细胞是简单的,构成物质的核子是简单的,就连最成功的描述自然规律的学术理论也简单至极。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F=ma和爱因斯坦的能量公式E=mc2就是例子。任何问题的复杂化都是因为没有抓住它的本质,没有揭示最基本的规律与问题之间最短的联系。一味停留在复杂的表层,必然会离问题的解决越来越远。

古人虽有“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认识,但都免不了“虚谈”“浮文”的弊端。时至今日,一些人仍不懂得简约的妙处,或是口头上讲讲,实际上并不照着去做,倒是把事情越办越复杂。许多与主题无关的程序,许多令人生厌的礼节,许多转来转去的文件,许多云里雾里的套话,如江南梅雨,几无了时;又如田园韭菜,割了又长。其结果就是窒息了人的头脑,捆绑了人的手足,使自己无法着力于工作的中心、事情的重点。不少人长年累月被囚困于文山会海之中,力疲、舌燥、头晕、心悸,干了不少“赔钱赚吆喝”的蠢事。

“道不简无以行。”领导的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删繁就简、去粗取精、追求简约和效果的艺术。简约,就是尊重客观、还原本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讲求效率,在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找到最简便、最有效的那一种;就是独立思考,善于反弹琵琶,用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棘手问题。落实到领导工作上,就是要做到讲话简明扼要,要言不烦;行文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办事直奔主题,干脆利落;程序减少环节,简化手续。一句话,就是从一些无谓的事物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

为政尚简不尚繁,但不能“为简而简”,而要简略得当,其中的标准就在科学、高效、管用。化简为繁易,化繁为简难。在机遇难求、时不我待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虚谈”“浮文”上,而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力提倡简约有效的工作方法,勇于剔除冗余的、低效的、无用的因素,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办更多、更重要的事情,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时代要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让我们简约些,再简约些。(乐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