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浴德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0-03-16 09:17

家住厦门湖里,楼下便是江头公园。公园内有一湖,常年波平如镜,将天光云影及树木楼宇摄于其中。凡是有水的地方皆能平添灵性,由此,公园颇得周边居民青睐。无论朝霞初染或是万家灯火,散步的、锻炼的、带孙子的……公园里总是热热闹闹。人们玩累了,惬意地往石椅上一坐,亭子里一靠,其乐融融的样子俨然又是一道风景。

只是,大家是否知道呢?这片土地,曾孕育出多位清官和名士。

邂逅浴德,是偶然也是必然。

某日散步,意外发现公园巧妙地融进了廉洁元素,像寻宝般,我拿着手机一路走走、拍拍。在公园里转了大半圈后,一块上书“清风浴德”的牌匾让我眼前一亮。

凑前一看才明白:公园的灵魂在此!原来“清风浴德”不仅意在弘扬沐浴清廉之风、涵养高尚品德的理念,还寄托了湖里人民对一位名为池浴德的先贤的深切缅怀。

池浴德何许人也?看介绍得知,池浴德(1539年—1617年),中左所(今福建厦门湖里区一带)人。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举人,翌年考中进士。恪守“矢心天日,不负苍生”的理念,历任浙江遂昌县令、南京吏部考功主事等职。所到之处以秉公行事、勤政清廉著称。

如果仅凭这寥寥数字的介绍,我对池浴德不会有什么直观感受,但一转身,我看到了“曳舟亭”。相传他出任浙江遂昌县令,刚上任即清理积案300余件。众民赴县诉讼,无需缴纳费用,只需携半升米自用,因而人称“池半升”。此外,他还有约束差役、修县志、建书院之举。池浴德在遂昌任期结束即将离开,百姓环车而泣,送至龙游县境内。后来池浴德乘船,临行时万民拉住船不让离开,一连三日。最后池浴德只能趁半夜人静,暗中解开船缆而遁,船行老远还能听见岸上百姓送行的恸哭。后来遂昌百姓集资建起“曳舟亭”,以示纪念。

如今,我立于池浴德家乡这座“曳舟亭”,望着面前的湖泊,想象万人拉舟的场景:岸上人潮涌动,百姓流泪挽留,躬身拉住缆绳,生怕这一放,敬爱的县令将离他们远去。池浴德频频作揖拜别,感慨而沉郁。到了夜晚,岸边仍火把如龙。“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百姓的千般不舍、万语千言,哪里是一两日说得清道得尽的?第三日夜里池浴德解缆而去,待百姓发现后失声痛哭,他看着漆黑江面,听着桨声水声与哭声在黑夜里交融,为官的辛劳,在那一刻杳渺如视线中的远山。

行走官场数载,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微不足道,但当他与百姓的利益相连时,便有了某种意义上的不朽。遂昌和湖里两座“曳舟亭”便是证明,淳朴的百姓用自己的方式给池浴德以回馈。

池浴德后来先后任职南京和北京吏部,所任职务被视为“肥缺”。然而,他不忘初心,从不苟取一文,从不以权谋私。其父去世后池浴德回家奔丧,行囊中仅装了45两银子,均为上司奖赏所得。池母说:“谚称县令为银树开花,吾子一树,乃无花果也。”

好一株“无花果”!

虽然这株“无花果”后来辞官还乡,却始终恪守“独善其身”。日子过得素淡低调,“蔬食布衣”。

池浴德告诫子孙:“毋滥交,毋惹事,毋衣罗绮,毋想膏粱,毋恃贵凌人,毋挟长加少”,“读书岂尽取科第?时时照管此念头,无负天地祖宗,便为天地肖子”。

每个人的品性都带着家族的印记,这株“无花果”不会是“天外来物”。带着对池浴德的好奇,我查询了一些资料。如同进入一个迷宫,辗转试探中,豁然开朗:原来在明代的厦门,池姓家族相当显赫。据道光版的《厦门志》人物列传记载,其家族“出场”人物达20多位,官宦、名士、文人、节妇等;而在山川、艺文卷也常能见池氏子弟之踪迹与文藻。由此可见,池家在治家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池浴德出任县令前,父亲池杨担心他自小耽于诗书,不谙世事,难以管理一县之事。池浴德回答:“尽某心力,依古道行之。”父亲大笑:“善哉!子勉之!”临行前还书写对联“世积俭勤,席祖荫,追思昔日;官期清白,戒儿曹,努力将来”为其送行。

一旦这“俭勤清白”的种子落进心底,再遇到“严于律己、时刻自省”的土壤,必定生根发芽。池浴德在家财上“无花”,但在家庭里却“枝繁叶茂”,有相当优秀的儿子:池显京、池显方。池显京历任和州知州、湖州通判、怀庆同知,他秉承家训,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史载:“袖风载月以归”。池显方天启二年中举,《泰宁县志》称其“官至礼部主事”。也许深知自己性格不适合官场,后辞去官职,纵情山水,厦门各处名胜几乎被他题咏个遍,一部《晃岩集》道尽了他对包括鹭岛在内的祖国名山大川之热爱,历版《同安县志》、乾隆《鹭江志》、道光《厦门志》《金门志》及民国《厦门市志》等,也多有引用池显方留下的文章与诗词,可见其对厦门地方历史文化的贡献之大。

此处,我觉得有必要再提及一位女子,那就是池浴德的夫人傅宜人。她18岁嫁入池家时,曾将陪嫁的一对银钏变卖,换取银两给丈夫购书。池浴德发愿:日后将回赠一对金钏。但池浴德出仕时,虽身为县令,却无力兑现当年的许诺。傅宜人理解他的抱负,从未提及金钏之事,每天领着侍女纺纱织布,补贴家用。

一个女子的陪嫁之物,当是想家时最真切妥帖的慰藉,然而傅宜人却能慷慨地拿出来支持丈夫读书,可见其对丈夫的理解、对知识的尊重。她默默劳作,从不抱怨,如此女子像兰花般清奇。数百年后透过书卷,我仍能嗅得余香脉脉。

池家有父如池杨、有妻如宜人,出现池浴德、池显京等清官也就顺理成章了,池浴德的孙辈又出了个为官清廉的池继善,去世时没有家产,最后由百姓自发出资将其安葬,可见家风传承的力量对人影响之巨。

有了这一段与池浴德的邂逅,我再走进江头公园就不单是怀亲切之感,还多了一些自省。身旁不时有孩童嬉笑着玩耍,蹲在地上看鹅卵石拼成的漫画。也有情侣在亭子里散步,一字一句看石雕上的故事……

如果,这些故事能像蒲公英一样,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飘进人的心里,会不会也长成一些树?那又会是什么树?(蔡怡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