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家书
李刚寄给父母的家书。2018年12月,南安市诗山镇红旗村委会将该家书捐赠给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
书信原文
双亲大人: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儿深知,但现在国难当头,儿顾国难顾家,请双亲原谅!
不孝儿敬文叩
一九三八年冬于泉州
人物简介
李刚
李刚(1914—1941年),原名李敬文,南安市诗山镇红旗村人,生于1914年1月11日,马来西亚归国华侨。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金淘区委会委员兼共青团金淘区委书记、中共晋南工委书记、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闽南特委书记等职。
李刚故居
品读
南安籍马来亚华侨、抗日民族英雄李刚从小刻苦好学、博览群书,但因家境窘迫,小学毕业后不得不远赴马来西亚谋生。求学若渴的他,一年后便返乡,于1931年考入泉州昭味国学。“铁蹄蹂躏我神州,一代江山万种愁。不杀倭寇不除暴,苍天辜负少年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7岁的李刚发出了这样的怒吼,毅然休学投身革命。同年冬,他在厦门由吕荣统等人介绍,加入党组织,并改名李刚,先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领导泉州、莆田、福清党组织,开展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抗日救国运动。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还策划领导了多个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斗争事件,如曾在高田乡消灭敌人的征粮队,一次就缴获长短枪25支。
在高田乡消灭敌人的征粮队
李刚长相英俊,一表人才,却因国家民族大业一直未婚,其父母心急如焚,为他说了好多门亲事,但他一拖再拖。1938年,李刚担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时在寄给父母的一封家书中,他祈求父母谅解自己无法奉命成家:“双亲大人: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儿深知,但现在国难当头,儿顾国难顾家,请双亲原谅!”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短短家书,道尽李刚忠心报国的赤子之心,以及在祖国危难之际,为革命挺身而出、舍家卫国、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凛然大义跃然纸上,今读来仍令人泪目。
然而,在血与火的年代,为了革命理想,李刚最终没能实现父母的愿望。1940年冬,李刚奉命前往福建省委举办的武夷干校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1941年1月底,研究班遭国民党军突袭,在突围中,他告诉同志们:“只要心中有党,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最终,他在突围途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
供稿 | 泉州市洛江区纪委监委 南安市纪委监委
来源 | 泉州晚报 福建新闻联播 海丝商报
审核 | 南安市委党史方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