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纪委监委2022年度“点题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工作成果
来源:南安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03-15 08:38


2022年,南安市纪委监委认真落实上级纪委监委关于“点题整治巩固提升年”部署要求,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健全完善“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推动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持续解决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事和干部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相关市直派驻纪检监察组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督促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切实有效贯通“两个责任”,推动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至2022年12月31日,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2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4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人;督促出台规章制度23项,推动建立长效机制。现将各整治项目成果汇总发布如下,接受群众监督评价。

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全市累计排查校外培训机构47家、审核培训材料75份、机构从业人员109人,立案查处广告违法行为2起。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按要求落实预收费资金监管措施,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上机构合规率和资金监管率均达100%。发布最新一批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47家,其中“白名单”31家、“黑名单”16家。对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再审批营业执照并督促已办理许可证变更的培训机构及时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

整治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质效不高问题,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需求。2022年9月起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2+N”(2项基本服务+N类拓展服务)模式全覆盖,中心城区(溪美、柳城、美林三个街道)27所城区学校实现“2+3”(2项基本服务+3项拓展服务)课后服务模式的学校达81.81%,基本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需求。多项经验做法被人民网、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汇集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地域美食等,将南音、剪纸、舞狮等本地非遗文化引入课后服务。(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整治医疗机构不合理的重复检查问题,推进规模为三级的医院间医学检查结果互认、资源共享。全市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均已接入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能够快速调阅其他已接入平台的公立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健全监测、通报、约谈等机制,每月监督各单位检查检验结果数据上报情况,并纳入院长(书记)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2022年,全市累计上传检查报告8.1万份,检验报告52.4万份。各公立医疗机构在不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对16类临床生化、4类临床免疫、6类临床血液、7类尿化学、5类医学影像、4类心电图、3类功能检查等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牵头单位:市卫健局)

整治医务人员收受“红包”问题,创建“无红包”医院。全市公立医院100%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训医务人员10883人次;开展法治教育培训医务人员4310人次;开展创建“无红包”医院宣传活动65场,宣传典型事迹、先进人物515次;完善处理机制,拒收“红包”8人次计5300元;建立约谈提醒制度,开展个别谈话、集体谈话157次;完善出院回访制度,回访调查出院病人22637人次,暂未发现医务人员收取“红包”现象。(牵头单位:市卫健局)

整治医保监管领域“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等恶性欺诈骗保行为,规范医保基金使用。全市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85家,追回或拒付违规使用医保基金244.28万元,依协议收取违约金236.0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嫌欺诈骗保犯罪线索2条,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追回医保基金16753.33元。(牵头单位:泉州市医疗保障局南安分局)

整治困难群众“漏保”“漏救”问题,加强低保、特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城乡低保标准从775元/月提高到900元/月。通过逐一入户排查、信息比对、开展政策宣传、经办人员培训等多形式入手,确保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低保对象19404人,同比增加1652人;特困人员1525人,同比减少70人;孤儿52人,同比增加7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79人,同比增加38人;低保边缘人口34881人,同比增加34533人。实施临时救助4464户11160人次,为全市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生活补贴资金207.595万元和临时价格补贴326.385万元。(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整治在建工程项目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权益。利用全省劳动监测预警平台,动态监控100多个在建项目,实现房建市政领域全覆盖;实时掌握项目实名制考勤、工资专户使用、工资保证金缴存等情况,共监测工资发放数额 6.7亿元,2022年共为施工单位追讨工程款4188万元。结合基层治理创新工作的工程建设领域常态化监管制度,立案查处劳动保障案件28件,行政处罚28件,劳动保障行政处罚案件位居全省第二,2022年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发放农民工工资达到2亿多元。(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人社局)

整治城区范围内的建筑施工、社会生活、交通、工业生产等夜间噪声扰民问题,开展“静夜守护”行动。全市共收到噪声投诉件761件,同比下降10.42%,均按照“四个第一时间”要求办理,噪声污染投诉件按期办结率100%,共出动执法人员6500多人次,检查各类噪声易发点位4700多家次,责令整改105起,行政处罚17起。(牵头单位:泉州市南安生态环境局)

整治脏乱差店家入驻外卖平台问题,强化外卖商家审核监管。2022年,全市共执法检查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1862户次,发现问题线索185条,立案97起,罚没款18.015万元。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网红店”你我同查91场次,参与人数157人次,检查餐饮417户次,发布“网红店” “警示榜”榜单16期。督促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开展自查14轮,自查和监测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4156户次,自主下架违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13家。(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整治查纠违法停车执法不规范问题,促进交警、辅警执法更规范、文明、合理。全面施行柔性执法,对车辆违停现象以劝离和教育引导方式为主,短信告知10分钟后拒绝驶离的才给予处罚。全市新增道路停车泊位4742个,摸排禁停标志标线总数117个,发现并完成问题整改12个。摸排查处违法停车监控设备总数86个,完成整改重新启用73个。(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整治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牢牢守住耕地红线。2022年全市审批农村宅基地3487宗、面积620.939亩,保障了农村村民合理建房用地需求;建立农村宅基地批后监管“四到场”工作机制,防止出现批东建西、批少建多问题,全市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大幅下降,点题整治工作中共发现并处置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3宗,涉及耕地面积2.09亩,处置率达100%。(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整治城区公共空间违规设立经营性停车场问题,规范收费管理等行为。中心城区累计摸排疑似违规设立经营性停车场和收费不规范数量62个,其中涉及经营性停车场项目20个,面积2.85万平方米,泊位数1213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完成城区停车资源现状普查,结合国土空间总规等规划和城区停车现状,近期计划建设城区路外公共停车场14个(2566个泊位)、路内泊位437个;远期至2035年规划建设停车场51处,泊位数14184个。(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

整治物业公司侵占业主公共收益、收入及分配不公开等问题,切实维护业主利益。督促规范小区公共收益经营,每季度落实公共收益分配、公示、交存、申报等工作,累计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将2019年以来产生的公共收益存入专户约802.59万元(专项维修资金专户658.42万元,业主委员会专户144.17万元)。(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整治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合同不规范、个别资产资源被无偿占用等问题,维护群众利益。全市共完成村级财务管理方面问题整改90件,“三资”合同不规范方面问题整改120件,“三资”被侵占方面问题整改39件。全市推行“银农直联”,实现村集体“无现金”资金结算方式,加强村级资金监管;推进省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平台和泉州市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平台村级财务公开,强化村级“三资”监管。(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整治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2022年南安市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32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50%;实现受益人口7520人,占年度计划的130%;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投资5.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08%;4条与农村饮用水源地相关的重点河流乡镇交接断面年均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整治边远地区和特殊人群“看病难”问题,建立巡诊机制服务群众。从二级以上医院抽调35名中高级职称医师进入全市26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疗帮扶。重点加强技术支援和管理指导、开展疾病诊疗、健康宣教等巡回医疗工作。2022年共计370人次中高级职称医师下基层,服务覆盖所有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累计诊疗2192人次,开展病例讨论204次、学术讲座159次、业务培训1306人次。(牵头单位:市卫健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