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驻市工信局纪检监察组聚焦“乡贤经济回归”专项工作,以“监督护航发展”为主线,紧盯市商务局招商引商、项目落地、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通过精准监督、全程跟踪,推动“双轮驱动”策略落地见效,为回归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纪律屏障。
紧扣“情感+产业”招商轨道,将监督嵌入招商全链条。针对“以情招商”中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风险,督促市商务局建立乡贤客商对接台账,明确招商人员“亲清”交往清单,严禁违规接待、利益许诺等行为;围绕“以链招商”项目,重点核查产业链图谱绘制、龙头企业配套招引等环节是否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防止“带病项目”落地。对专题展会、招商考察等活动,通过“现场督查+事后回访”方式,检查展会经费使用、成交数据真实性等情况。针对新能源汽车出口集聚区等重大项目,提前介入监督规划审批、模式创新等环节,推动“自营+联营”模式规范运行。
围绕“共赢+反哺”双向模式,把监督重点放在回归企业与本土产业融合实效上。针对百利展发等龙头企业回归,督查是否形成“强链补链”效应,推动建立“龙头企业带动成效评估机制”,确保供应链整合、技术共享等措施落地。
对56家已招引乡贤企业,通过走访调研、座谈访谈等方式,了解政策兑现、服务保障等情况,督促解决厂房建设、人才落户等实际问题。比如针对码头镇“乡贤+技术”招商项目,监督科研团队引进、孵化项目推进等环节,防止“重签约轻落地”,推动“资源嫁接”真正转化为发展动能。
为防止“一阵风”式招商,推动建立“回归经济”长效监督机制:一方面,督促市商务局完善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对108家在谈企业建立跟踪台账,定期通报进展;另一方面,聚焦“一老一少”人才反哺,监督“精英成长计划”实施情况,确保新生代企业家培育等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已开展项目招商专项督查6次,发现并督促整改政策落实不及时、服务保障不到位等问题5个,推动建立健全制度3项。下一步,驻市工信局纪检监察组将持续跟进监督,为乡贤经济回归与本土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坚强纪律保障。